文化作为思想、观念和价值的载体,是一定社会条件下各群体社会心态的表征。当前我国文化系统中的多样化,高校师生群体由于社会转型、群体特征变化带来的社会价值判断多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宝库中,寻找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之源。由主流文化承担起价值引领、文化传承创新和政治认同的功能,才能更好传承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新时代文化育人的环境、形式和载体虽然已经发生变化,而文化育人的理念、目标却未改变。因此,在变与不变中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育人的方式和方法、践行文化育人的方针和任务,是中医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命题。将中医药文化蕴含的“大医精诚”“崇德和合”等价值理念转化为校本资源,在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的过程中,始终彰显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原则。在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前提下,激活中医药文化的生命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相统一,坚决同多元思想文化领域内淡化理想信念、消弭社会主义认同、传递价值虚无的错误思潮作斗争。在文化育人的场域中抵制错误观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师生,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
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提升中医药文化育人效能
高校不仅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功能,同时也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要突破中医药文化育人的实践困境,必须以不断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为主线,在坚持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通过对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高文化育人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文化作为载体,所传达的思想认识和观念体系不会凭空产生,都是在一定生产关系和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已有的思想观念成果而来的。继承是文化创新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中医药文化资源要与青年大学生相结合,才能发挥价值涵育的作用。因此,要用青年大学生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传播方式和话语体系,将中医药文化的源与本、根和脉讲清楚、说明白,利用好云南本土中医药文化资源,讲好云南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故事。随着《“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出台,中医药文化正在进一步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世界各地,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了标杆作用。要提升中医药文化育人的效能,必须赋予中医药文化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以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为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精神力量。
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形成中医药文化育人合力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等教育的共同使命。要系统谋划中医药文化育人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在具体思路上切实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加强整体设计,注重系统推进,积极创新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和途径渠道。在具体措施上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为机制,以“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塑造、素养提升”为路径,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思政和第二课堂”为载体,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为目标,共建中医药文化育人大格局,打造中医药文化育人共同体,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地见效。中医药高等院校要从各级党组织发力,不断增强中医药文化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利用好思政课主渠道,讲活讲透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内涵和时代意蕴,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不断探索中医药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效协同,构建具有“中医药味”的课程育人体系;辅导员队伍要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和文化选择偏好,在中医药文化育人工作中发挥好“宣传员”“警报员”“领航员”等多重角色的作用。
将中医药文化育人理念融入办学的全过程,需要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中医药高等院校要坚持用党的领导固元气、理想信念提正气、制度建设强内功。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青年价值观选择,用中医药文化涵养青年品德修为,用文化育人合力激发他们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进一步让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理想信念教育和崇德向善的美德教育,与辉煌的中华文明联系起来、与悠久的中医药文化贯通起来、与新时代的伟大变革结合起来,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讲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底气和信心,引导学生成长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中医药高等人才。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