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讲,就是因为互联网增长红利消失,流量越来越贵,大家没法靠拉新来增长了,被迫开始学习运营客户关系、提升单客价值。
那么,什么叫私域流量池呢?
“私域”其实是“我的”的意思,讲的是随时随地免费触达。举个例子,你在淘宝直通车买了个流量进店购物,下次你要有效联络到这个用户其实很困难,发短信他不看,而再针对他打广告淘宝又要再收你一遍钱,这就是“公域”流量的问题。
反过来,如果这个客户加了你私人微信好友,在你被他拉黑之前,你是可以通过朋友圈、群聊和会话多种形态反复连接这个用户的,而且不花钱。这样的流量,我们就叫它私域流量。这样的流量攒多了,形成一个可以反复长期挖掘价值的流量池,就叫私域流量池。
怎么评判你是否应该考虑做私域流量池呢?
基本的评估角度是:你的用户价值高么?你获取新用户成本高么?你做这事儿成本高么?用户价值越高,获客成本越高,做事成本越低,你就越应该尝试。
想做的话,怎么开始呢?
换个看用户的角度。通常,我们只看到用户与销售物的连接,而没有把用户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比如,对一个卖话筒的商家来说,把用户当做“话筒的买家”还是“买话筒的人”,是不一样的。
如果对象是“话筒买家“,你想到的只有“怎么做好话筒”、“怎么提高话筒性价比”、“什么话术能让他做出消费决策”……而如果你把他当做一个“人”,只是刚好他在你这里买过话筒而已,那你可能会想“他为什么会买话筒”、“他是专业讲师么?”、“他讲课的时候还有别的需求么”、“有什么别的事情我们可以帮他忙?”
转变视角之后,我们才会更深度理解用户,去思考这个人所有的机会空间。
换好角度后,第二步,就是判断用户的价值。可以分内部外部两方面,内部看,粗暴点讲,就是看三件事:他会反复买你东西么?他还能在你这里买点别的东西么?他除了买东西之外还能帮你做点什么么?
外部看,就看获客成本。如果你所在行业获客成本很低,用户流失了不怕买就是了,那就不太需要私域流量池。如果反过来获客成本很高,说明难以从市场上买到用户,那么保住每一个用户放到池子里好好养就更重要。
最后,第三步,就看你做这件事的成本了。
如果你公司已经有营销能力——比如最基础的做内容分发的能力,另外再有自己的销售团队——比如客服、销售、或者和用户保持连接的老师团队,都行——那么你做私域流量池(尤其是2.0模式)就会相对轻松一些,落地风险小一些。如果什么都没有,尤其是还没有自己的销售队伍,就建议你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