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愿
主任医师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综合推荐热度3.6
总访问量14341
收到感谢信5
擅长
口腔颌面外科及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头颈部肿瘤的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侵犯颅底的颅颌面联合切除术,以及颌面部血管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
简介
张志愿,男,主任医师,教授,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1951年生于江苏吴江,197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系, , 199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蔚六教授。1995年赴美国学习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1989年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4年晋升主任医师、教授,199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996、1998、2001年先后被任命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和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重点学科——口腔颌面外科学科带头人。2006年获得上海市领军人才。
现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口腔医学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上海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上海市生物医学学会口腔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及口腔专业组组长、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国际牙医学院院士,亚洲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理事,《上海口腔医学杂志》主编、《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口腔医学年鉴》副主编,以及多本专业杂志的编委和特邀编委、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口腔科学》(第五版)主编,日本大阪齿科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大学牙医学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牙医学院院士等。
张志愿教授在导师邱蔚六院士指导下从事口腔颌面肿瘤诊治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工作三十余年,继承并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口腔颌面肿瘤外科。在国内,系统性地建立了头颈肿瘤术后大面积组织缺损修复和晚期肿瘤侵犯至颅底、颈动脉、喉等重要组织器官的救治性外科与术后功能重建的治疗体系,使生存率与生存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际上首次提出头颈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治疗规范指南。在口腔颌面外科及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侵犯颅底的颅颌面联合切除术、以及颌面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独树一帜。近年来,开展了许多特大型、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在同行赢得了较高的声誉。他现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优势学科)、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口腔颌面外科的学科带头人。已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SCI收录14篇),主编7部、副主编和参编专著13部。2005年以来,张志愿以第1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7年、2010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1项(200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2006年、2009年)、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2006年),新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2006年)、面上项目1项(2007年)、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1项(2007年)。主编《口腔科学》获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二等奖(2005年)。同时,被上海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批准为市属高校首批20位“上海领军人才”之一(2006年),被上海市科协授予第10届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2007年),还获上海市教学名师奖(2007年)、第4届中国医师奖(口腔医师奖)(2007年)。作为学科带头人,2007年新立国家重点学科(口腔临床医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口腔基础医学),以及教育部“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口腔医学)。
张志愿1991年获上海市优秀博士毕业生,同年,上海市优秀中青年医师称号。2002年被卫生部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2年被评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优秀师德奖。2004年获得“全国优秀院长”称号。2006年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十大医德标兵”提名奖。2009年获得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特别荣誉奖。引领的口腔颌面外科2008年获得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首届“工人先锋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010年入选**教学团队。擅长口腔颌面外科及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头颈部肿瘤的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侵犯颅底的颅颌面联合切除术,以及颌面部血管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
现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口腔医学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上海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上海市生物医学学会口腔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及口腔专业组组长、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国际牙医学院院士,亚洲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理事,《上海口腔医学杂志》主编、《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口腔医学年鉴》副主编,以及多本专业杂志的编委和特邀编委、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口腔科学》(第五版)主编,日本大阪齿科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大学牙医学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牙医学院院士等。
张志愿教授在导师邱蔚六院士指导下从事口腔颌面肿瘤诊治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工作三十余年,继承并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口腔颌面肿瘤外科。在国内,系统性地建立了头颈肿瘤术后大面积组织缺损修复和晚期肿瘤侵犯至颅底、颈动脉、喉等重要组织器官的救治性外科与术后功能重建的治疗体系,使生存率与生存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际上首次提出头颈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治疗规范指南。在口腔颌面外科及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侵犯颅底的颅颌面联合切除术、以及颌面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独树一帜。近年来,开展了许多特大型、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在同行赢得了较高的声誉。他现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优势学科)、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口腔颌面外科的学科带头人。已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SCI收录14篇),主编7部、副主编和参编专著13部。2005年以来,张志愿以第1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7年、2010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1项(200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2006年、2009年)、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2006年),新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2006年)、面上项目1项(2007年)、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1项(2007年)。主编《口腔科学》获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二等奖(2005年)。同时,被上海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批准为市属高校首批20位“上海领军人才”之一(2006年),被上海市科协授予第10届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2007年),还获上海市教学名师奖(2007年)、第4届中国医师奖(口腔医师奖)(2007年)。作为学科带头人,2007年新立国家重点学科(口腔临床医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口腔基础医学),以及教育部“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口腔医学)。
张志愿1991年获上海市优秀博士毕业生,同年,上海市优秀中青年医师称号。2002年被卫生部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2年被评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优秀师德奖。2004年获得“全国优秀院长”称号。2006年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十大医德标兵”提名奖。2009年获得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特别荣誉奖。引领的口腔颌面外科2008年获得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首届“工人先锋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010年入选**教学团队。擅长口腔颌面外科及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头颈部肿瘤的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侵犯颅底的颅颌面联合切除术,以及颌面部血管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