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瑜
主任医师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综合推荐热度3.6
在线服务满意度暂无
在线问诊量848
擅长
血管瘤激光、**前病变、冷冻、激光美容
简介
周国瑜,男,主任医师,教授,1963年10月生,口腔颌面外科激光专业博士。1981年~1987年就读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系,获学士学位。1987~1990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师从我国口腔颌面外科激光领域奠基人之一马宝章教授。从事激光光动力治疗细胞学研究,获得口腔颌面外科激光医学专业硕士学位。1997~2000年师从著名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张志愿、邱蔚六教授(院士)。从事非热效应激光光动力选择性治疗鲜红斑痣(葡萄酒色斑)临床研究,获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博士学位 。目前担任 美国激光医学学会会员,上海市激光学会激光医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激光学会激光医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激光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制冷学会理事,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口腔颌面外科脉管性疾病学组组员,上海市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上海市激光医学会会员。
从事激光、冷冻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应用研究23年,主攻口腔颌面部疾病和美容领域的激光和冷冻新技术探索。擅长头面部各种适应疾病(血管瘤、血管畸形、黑色素瘤、口腔**前病变、口腔浅表肿瘤、软组织畸形等)激光、冷冻治疗和各种胎记、印记祛除、皮肤年轻化、痤疮、脱毛和部分瘢痕的激光、冷冻处理。
经多年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1992年起在动物面神经与Nd:YAG激光照射影响的实验基础上,创立手术翻瓣后Nd:YAG/Diode激光凝固静脉畸形的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对于腮腺区静脉畸形有选择性破坏目标靶的优点,可以完整保留面神经不受损伤;同时,激光治疗有效地减少了术中出血,显著减低了手术风险,已经广泛应用于外科其他领域,如眼眶、四肢及关节、外阴等重要功能部位的静脉畸形治疗,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普及价值。(2)1987年起开展氩激光泵浦燃料激光630nm、及488nm、514nm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应用研究基础上,1998年提出“光敏剂吸收峰匹配激光光动力理论”,创立氪激光光动力非热效应治疗微静脉畸形(鲜红斑痣)方法,即选择卟啉类光敏制剂**吸收峰413nm波长氪离子激光,开展激光光动力治疗微静脉畸形的临床研究,获得病灶消退而不留瘢痕的效果;并经组织学证实,具有选择性破坏病灶微静脉,保留血管周围正常皮肤组织的特点,成为目前治疗微静脉畸形的**方法之一。(3)自2004年以来,创立长脉冲Nd:YAG 激光治疗血管瘤的新疗法,即采用“最小凝固剂量的原理”,应用组织穿透较深的红外1064nm Nd:YAG 激光凝固病灶,部分病例结合激素治疗,取得了98%以上的治愈率,瘢痕发生率低于3%,使之成为婴幼儿血管瘤的有效方法之一。(4)探索激光光动力治疗**前病变的新疗法,实验动物金黄地鼠白斑的光动力治疗研究获得成功。开展静脉途径给药激光光动力治疗,在非热效应的前提下进行照射,组织学改变证实具有明确效果,为临床应用奠定良好基础。(5)2008年起探索单一应用Q-Switch Nd:YAG 1064nm激光矫正黄褐斑取得初步成功。(6)自2009年与上海市激光学会下属专业委员会工程专家合作自主研发光动力治疗仪获得成功。
在国内倡导开展激光肿瘤活检术、激光口腔颌面部各种门诊手术如唇、舌系带矫正术、囊肿摘除术、正畸牙龈成型术、脉管畸形整形术、激光治疗表皮毛痣;激光牙齿美白术、射频激光复合波谱嫩肤、各种点阵激光应用皮肤粗糙矫正、激光瘢痕治疗。激光治疗口腔黏膜白斑、扁平苔藓、冷冻治疗口腔恶性黑色素瘤、激光光动力治疗痤疮等临床应用。是国内一类新药(光动力新药—海姆泊芬)II、III期临床研究者成员。
在激光医疗和激光美容领域保持与国外同步,多次应邀参加美国ASLMS、AAD会议,法国及中国举办的国际激光医学会议和口腔颌面外科国际会议,作大会发言和电子壁报。其中ASLMS会议发言4次。主办三届**成人继续教育学习班(10个学分)。并担任国内各著名激光医疗美容单位举办的各种学习班的授课及示范。
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研究;承担并完成上海市科委重点课题和上海市教委课题等多项。其中2项课题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荣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人),2009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3人),2003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2人),2002年中华医学奖三等奖(第2人)。
参编国内外论著16部,其中大型论著13部(如《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理论与实践》《临床血管外科学》《激光医学》《口腔肿瘤手术图谱》《口腔肿瘤基础研究进展》《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头颈部血管瘤、血管畸形》《中华口腔科学》《实用口腔颌面肿瘤学》《皮肤美容激光与光子治疗学》《口腔医学专题讲座》),发表论文18篇(**作者)。应邀参编国外激光医学名著《Photodynamic Therapy》,Mitchel P Goldman主编,撰写第14章(Treatment of Vascular Lesions)光动力治疗血管病变,2008年SAUNDERS Elsevier出版。
从事激光、冷冻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应用研究23年,主攻口腔颌面部疾病和美容领域的激光和冷冻新技术探索。擅长头面部各种适应疾病(血管瘤、血管畸形、黑色素瘤、口腔**前病变、口腔浅表肿瘤、软组织畸形等)激光、冷冻治疗和各种胎记、印记祛除、皮肤年轻化、痤疮、脱毛和部分瘢痕的激光、冷冻处理。
经多年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1992年起在动物面神经与Nd:YAG激光照射影响的实验基础上,创立手术翻瓣后Nd:YAG/Diode激光凝固静脉畸形的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对于腮腺区静脉畸形有选择性破坏目标靶的优点,可以完整保留面神经不受损伤;同时,激光治疗有效地减少了术中出血,显著减低了手术风险,已经广泛应用于外科其他领域,如眼眶、四肢及关节、外阴等重要功能部位的静脉畸形治疗,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普及价值。(2)1987年起开展氩激光泵浦燃料激光630nm、及488nm、514nm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应用研究基础上,1998年提出“光敏剂吸收峰匹配激光光动力理论”,创立氪激光光动力非热效应治疗微静脉畸形(鲜红斑痣)方法,即选择卟啉类光敏制剂**吸收峰413nm波长氪离子激光,开展激光光动力治疗微静脉畸形的临床研究,获得病灶消退而不留瘢痕的效果;并经组织学证实,具有选择性破坏病灶微静脉,保留血管周围正常皮肤组织的特点,成为目前治疗微静脉畸形的**方法之一。(3)自2004年以来,创立长脉冲Nd:YAG 激光治疗血管瘤的新疗法,即采用“最小凝固剂量的原理”,应用组织穿透较深的红外1064nm Nd:YAG 激光凝固病灶,部分病例结合激素治疗,取得了98%以上的治愈率,瘢痕发生率低于3%,使之成为婴幼儿血管瘤的有效方法之一。(4)探索激光光动力治疗**前病变的新疗法,实验动物金黄地鼠白斑的光动力治疗研究获得成功。开展静脉途径给药激光光动力治疗,在非热效应的前提下进行照射,组织学改变证实具有明确效果,为临床应用奠定良好基础。(5)2008年起探索单一应用Q-Switch Nd:YAG 1064nm激光矫正黄褐斑取得初步成功。(6)自2009年与上海市激光学会下属专业委员会工程专家合作自主研发光动力治疗仪获得成功。
在国内倡导开展激光肿瘤活检术、激光口腔颌面部各种门诊手术如唇、舌系带矫正术、囊肿摘除术、正畸牙龈成型术、脉管畸形整形术、激光治疗表皮毛痣;激光牙齿美白术、射频激光复合波谱嫩肤、各种点阵激光应用皮肤粗糙矫正、激光瘢痕治疗。激光治疗口腔黏膜白斑、扁平苔藓、冷冻治疗口腔恶性黑色素瘤、激光光动力治疗痤疮等临床应用。是国内一类新药(光动力新药—海姆泊芬)II、III期临床研究者成员。
在激光医疗和激光美容领域保持与国外同步,多次应邀参加美国ASLMS、AAD会议,法国及中国举办的国际激光医学会议和口腔颌面外科国际会议,作大会发言和电子壁报。其中ASLMS会议发言4次。主办三届**成人继续教育学习班(10个学分)。并担任国内各著名激光医疗美容单位举办的各种学习班的授课及示范。
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研究;承担并完成上海市科委重点课题和上海市教委课题等多项。其中2项课题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荣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人),2009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3人),2003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2人),2002年中华医学奖三等奖(第2人)。
参编国内外论著16部,其中大型论著13部(如《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理论与实践》《临床血管外科学》《激光医学》《口腔肿瘤手术图谱》《口腔肿瘤基础研究进展》《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头颈部血管瘤、血管畸形》《中华口腔科学》《实用口腔颌面肿瘤学》《皮肤美容激光与光子治疗学》《口腔医学专题讲座》),发表论文18篇(**作者)。应邀参编国外激光医学名著《Photodynamic Therapy》,Mitchel P Goldman主编,撰写第14章(Treatment of Vascular Lesions)光动力治疗血管病变,2008年SAUNDERS Elsevier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