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雷
主任医师 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心内科
上海德达医院 心内科
综合推荐热度3.7
在线服务满意度暂无
在线问诊量6
擅长
擅长复杂、高危冠心病介入治疗,例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分叉病变、左主干病变、钙化病变、桥血管病变等
简介
葛雷,1992年毕业于安徽蚌埠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2001年10月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内科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在意大利米兰EMO Centro Cuore Columbus医院培训。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介入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介入学组委员,卫生部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培训导师,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FESC),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协会委员(FSCAI),亚太心脏介入学会委员(FAPSIC),亚太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俱乐部(APCTO Club)创始委员,中国CTO俱乐部(CTOCC)秘书长。长期从事高危、复杂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分叉病变、左主干病变、钙化病变、桥血管病变等),多次在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手术演示及学术报告。
先后参与多项科研工作,其中包括: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攻关项目:“完全可降解聚乳酸雷帕霉素冠脉支架的实验研究”(课题负责人,已结题);目前在研项目为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降解聚合物支架的动物和临床实验研究”(课题负责人)。
担任《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编、《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2013》(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编、《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2017》(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编、《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逆向介入治疗》副主编,《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策略列、技术及病例精选》主编,参与编写《现代心脏病学》《实用内科学》《心脏病学实践2003—新进展与临床案例》、《临床内科学—新进展、新技术、新理论》、《心脏病学前沿》等多部著作。
先后在JACC、JAMA、EHJ、AJC、Heart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两次在韩国AngioplastySummit暨亚太TCT会议上获**论文奖。在国际上首次阐明分叉病变Crush技术最终球囊对吻的重要性、首次分析了药物洗脱支架在退化的大隐静脉桥血管的疗效和安全性,较早观察了药物洗脱支架在慢性闭塞病变的应用,以及较早提出CTO PCI手术中使用电生理模式降低射线量的观点,连续5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用学者榜单,单篇论文**引用次数为2214次,总引用次数为15232次。
先后参与多项科研工作,其中包括: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攻关项目:“完全可降解聚乳酸雷帕霉素冠脉支架的实验研究”(课题负责人,已结题);目前在研项目为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降解聚合物支架的动物和临床实验研究”(课题负责人)。
担任《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编、《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2013》(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编、《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2017》(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编、《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逆向介入治疗》副主编,《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策略列、技术及病例精选》主编,参与编写《现代心脏病学》《实用内科学》《心脏病学实践2003—新进展与临床案例》、《临床内科学—新进展、新技术、新理论》、《心脏病学前沿》等多部著作。
先后在JACC、JAMA、EHJ、AJC、Heart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两次在韩国AngioplastySummit暨亚太TCT会议上获**论文奖。在国际上首次阐明分叉病变Crush技术最终球囊对吻的重要性、首次分析了药物洗脱支架在退化的大隐静脉桥血管的疗效和安全性,较早观察了药物洗脱支架在慢性闭塞病变的应用,以及较早提出CTO PCI手术中使用电生理模式降低射线量的观点,连续5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用学者榜单,单篇论文**引用次数为2214次,总引用次数为1523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