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医院专家号、资深专家号、特需门诊专家号、名医号挂号排队跑腿业务,多年来致力于服务客户为原则,向广大客户提供人性化、细致化、专业化跑腿服务。
我们的服务宗旨:为每一位看病患者质的服务,让看病患者的获得的便利, 让患者100%满意 。我们能告诉您不仅北京阜外医院跑腿挂号,同仁医院代挂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代挂号不在话下。而且能预约北京所有三甲医院的专家和医院挂号: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北京空军总医院,北京武警总医院,北京口腔医院,北京东直门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北京海军总医院,北京西苑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八一儿童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解放军309医院,北京解放军302医院,北京解放军306医院,北京解放军307医院,北京广安门医院,北京解放军301医院。时下流行的是“这群”“那群”。群种多如繁花,群名横生妙趣。我的微信群、QQ群加起来,恐怕有100多个,有时的确应接不暇。昔日的好友相见,会问“你在不在某群里啊,要不要把你拉进去啊?”一般都会点头默许。于是,手机微信里又多了一个群。有了群,着实带来了很多便利,让群成员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及时互联互通。有了群,闲散的人便有了组织,有了依靠,也有了温暖。群主就是“当家人”,一声号令,众人齐应。
2019年4月初的一天,和煦的微风轻轻掠过脸颊,亲切温润的细雨一路“淅淅沥沥”地飘零着护送我来到岩子河农家小院,经詹姐引荐,结识了“同学,你好”群主郑南科和群管张万政二位先生。英俊潇洒,气度不凡的郑先生,幽默风趣,谈笑自如的张先生,待人如四月的春风,热情坦荡,气概雄伟豪迈。他俩约莫60来岁,但和蔼而有生气的面相与超脱的举止,令人不敢相信他俩的实际年龄。
郑先生系原枝江第二建筑公司的中层干部,负责技术、质量、安全管理,在该企业改制后,便到枝江新奥有限公司担任技术负责人,他事业专一,为人直爽。张先生则一直从事电工职业,是享誉一方的能工巧匠。
“同学,你好”群是1974年毕业于顾家店中学的高中同学群,此届共3个班,153人。该群由郑先生、张先生等人于2016年5月动议,并由郑先生担任“同学,你好”群群主,张先生为群管之一。在谈及组建群的初衷时,他俩不禁潸然泪下。那一刻,我也顺着“同学,你好”群诞生的脉略,心绪难宁。
他们对照发黄的黑白毕业照,发动身边的同学仔细辨认,对一个个同学尘封许久的记忆,就在苦苦冥想的思忖中被激活。一时间,全力寻找同学,便成了当务之急。他们把同学的姓名、性别等基本信息发到朋友圈,发到各自的所有群。以至于每天起床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发信息,找同学!找同学,发信息!每找到一个同学,几个大男人犹如孩子般欢呼雀跃,激动万分。于是,“同学,你好”群便迅速邀请该同学入群,群里则又多了一个同学的人脉资源,多了一个同学发朋友圈,发他所在的各个群。就这样,同学之间相互“接力”,以“滚雪球”似的方法传递,逐步扩大信息资源分享转发的空间和地域。以“不漏掉一个同学”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通讯便利。半年后,他们竟然联系上了近百名同学(除少数同学已故外),其中枝江、顾家店本地占一小部分,大都分布在宜都、咸林、武汉、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其中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60岁。职业各异,从事教育工作的居多,也有从事行政、建筑、商业营运、外出打工、务农等行业的,级别最高的有曾担任过原中央警卫团副团长的,有在深圳某大学担任教授的,有宜昌政协委员,有顾店中学高级教师等。兴趣爱好广泛,如喜欢跳舞、唱歌,爱跳绳、踢键子健身等。
别离42年后的同学,从一一艰难寻找,到一个个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被牢实的尼龙线串聚一起时,竟似美玉般晶莹闪亮!这一颗颗沧海遗珠,惊艳了同学早已昏花的双眼,也惊艳了世人的眼球!
回顾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找寻历程,郑先生几次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我也如痴如醉地聆听着,感动着,沉醉在同学们高昂的热情与参与之中,徜徉在同学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同学,你好”群的一幕幕动人场景里……
“同学,你好”群设立监管2人,群管2人,制定了群规群纪,群主无特权,与群员平等。如以“树正气、讲团结、亲合力、聚友善、促开心、保健康、争友情长存”为宗旨,以“44年别离44年相聚(2018年5月修改,1974年高中毕业则为离别44年,每年一次再相聚,现在都是花甲之年,意为向百岁进发不是梦)”为目标:严格遵守“政治敏感话题不发 、不可信的谣言不发等”“十不”群规,保持晚节,争做优秀群员,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市民。
郑先生说:“我退休后人闲心不闲,建立这个群,能预料到肯定会有很多麻烦,且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但倘若我在余生能将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做好,达到同学们满意,此生足矣。现在已是暮年,有的年老体衰,同学一场,相互搀扶、勉励,能帮则帮,这是同学应尽的责任,同时也是在承担社会责任,光荣而神圣。”
郑先生提议,借用《桃花雨》优雅动听的乐曲,亲自作词,为纪念建在春天的同学群创立“群歌”,同学们立即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