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学顺在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是出了名的勤奋。“刚开始入行懵懵懂懂,我们虽然学中医的,但是中医的他内科的系统和中医外科有很大的差异,尤其肛肠手术属于一个外科系统,我就从头到尾去学,怎么做手术,然后系统的看理论的书,从解剖到诊断,不断的积累系统的知识,再去临床实践。”
得益于中日友好医院良好的平台和技术积累,经过日复一日的学习和实践,也让范学顺的业务能力实现了飞跃。
2012年,范学顺跟随医院参与援疆,虽然背井离乡,条件艰苦,但对范学顺来说,那一年却意义非凡。
那一年,范学顺作为主刀医生,做了300多台手术,而且大部分都是肛肠科的疑难重症,包括哈萨哈斯坦、阿拉木图、俄罗斯的很多病人都闻声而来。“在新疆的那段时间,我给自己制定了密集的学习计划,每天下班之后,我都会大量地看肛肠的解剖理论,看完之后,我还会制作成PPT,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融会贯通起来。”
在不断的勤奋积累和实践背后,范学顺有一颗初心,希望通过不断的钻研,能最大化地减轻病人的痛苦,让病人恢复得更快。范学顺在传承传统疗法的同时,也创新地提出了肛肠疾病治疗的微创理念。
“以痔疮手术为例,过去都是外部内扎,他刀口要宽,我现在用切的办法,一个很小的小细线,重点是把里边扎的位置高悬吊,这样创口更小,更利于功能的完整性和创面的恢复。”在术后的康复上,范学顺也率先提出了术后一周内不换药,而是用中药坐浴的方式进行术后康复的理念。“中医热疗能达到让肛门松弛的效果,病人不觉得疼了,恢复得更好更快。”这一化繁为简的方法在实践中效果很好,病人的疼痛感大大减轻,术后康复效果也大幅提升。
如今,他已是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支部书记,主任医师,教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肛肠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白研会肛肠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促进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肛肠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委员。范学顺擅长肛肠疑难疾病临床诊治,其中,“保留内括约肌完整的肛裂微创术”及“直肠黏膜多点结扎+肛门折叠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术”获得全国卫生健康技术传承推广并兼任主任委员。
工作之余,他的主要精力还会放在对于专业的钻研。范学顺说,医生不仅仅是治病,还要医人,不仅要治愈病人生理上的病痛,更要给予病人人文上的关怀。
践行医学人文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在范学顺看来,语言代表的是医学人文。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优秀的文化组成了人文,包含重视人、关心人、爱护人,还有一个体谅人。钟南山院士也曾多次强调,医学人文是医学的核心部分。
说到肛肠病,大家都普遍用“拉玻璃”来形容病患者痛不欲生的感受。作为医生,要通过自己和病人的沟通,交流来了解病人的感受,以减少病人内心的恐惧,范学顺一再强调,医生看的不是病,看的是病人。
在日常接诊中,不乏很多外地慕名而来的病人,范学顺都是非常耐心平和地和患者沟通病情及详细的治疗方案。
范学顺介绍,有一位从安徽过来中日友好医院的患高位肛瘘的病人,在当地历经四次的手术依然没有根治。范学顺见他的第一句话是,先放心,这病能治好。听完这句话,病人绝望地心被安抚了下来。范学顺坦言,“肛肠手术做不好,很多人抑郁焦虑甚至精神崩溃。这时候医生就像照进他们心里的一束光,是可以为他们兜底的那个角色。”
在治疗期间,患者的每一次换药、检查都是范学顺亲力亲为,经过一个月的住院治疗,这名患者最终完全康复出院了。最近,他接到了这位患者的电话,10年过去了,这位患者时常打电话关心范学顺,就像老朋友一样。
人这一辈子,干好一件事情就是成功。范学顺说,实际上,我这辈子只干了一件事情,只专注了一个科目,做了一个不离开一线的医生。从业35年以来,他未曾休过假,日常还在专注地钻研和琢磨怎么减少病人的痛苦,怎么让病人受益,怎么让病人彻底好起来,正如他最近分享的痔疮治疗和医学人文的主题一样,这也成了他这一生的坚持。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