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杭州市临平区印发并实施《临平区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强化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倡导“无废”理念,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为此临平区引入联运环境等企业,针对辖区内8个镇街采用“智能分类回收箱体+上门”回收模式,覆盖居民24.74万户。通过精准化的投放指导,规范化的收集运输,使前端投放、垃圾暂存、中端收运、终端分拣等各个环节更加规范有序。至此,临平区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收运体系形成完整闭环,成功解锁“垃圾不落地”收运处置新模式。
投递运输全程闭环,去向清晰快速方便
近日,正在临平区体育中心打羽毛球市民朱女士,把喝完的饮料瓶投递到位于体育馆门口的智能分类回收箱体。箱体满溢后,一辆标有联运环境再生资源回收专用车的密闭式货车来到该地,工作人员熟练地将箱体打开取出里面的废纸箱、饮料瓶等可回收物装运上车并清扫现场,随后车辆则径直驶往临平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
这就是联运环境在前端投放环节,通过在多个小区放置的智能分类回收设备通过AI智能分析摄像、人脸识别、语音提示、垃圾桶满溢报警、称重积分及兑换等功能实现了生活垃圾可回收物细分投放的全方位监管、全流程监控,确保居民准确投放、源头可溯;通过扫描二维码、刷卡、人脸识别自动打开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箱门的方式,实现了垃圾无接触投放,通过24小时不间断运行,实现了可回收物全天候分类投放和精准收集,不再受定时投放、定时收集的限制。
这是临平区生活垃圾减量的一个缩影。“现阶段,为实现“垃圾不落地”的目标,我们通过‘准确投放’‘及时清运’‘去向明确’‘总量清楚’四个步骤,结合前端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箱,从源头上做好低值可回收物分类,畅通各品类垃圾‘投、收、运、处’体系,各个环节有迹可循,更加规范有序。”临平区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体系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认可,垃圾存放难、清运难、回收难的问题得到大大缓解。目前在临平区42个小区,联运环境投放了47组第五代智能化高效分类回收箱,平均每日可回收再生资源达35吨以上,减少碳排放量100多万吨。
分拣打包一网统管,数智赋能降本增效
在临平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从临平体育中心和多个小区运输过来的可回收物将经历“质的蜕变”——一车又一车的袋装可回收物正源源不断地进入车间,经毛重过磅、刷卡、卸货、空车过磅出库,所有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实时传送至数智平台。
这些可回收物通过专业设施破碎分选后,一捆捆回收过来的废旧纸皮、塑料瓶等低值可回收物经过破袋、筛分处理,进入智能化分选平台,依靠光谱识别和AI技术,实现自动化分拣,这些分拣后的物料,通过机器人进行质量控制,提高纯度,做到精细化分拣。最后再到一体化打包机进行压缩,原本一大堆各式各样的塑料瓶、废纸板、废旧织物等,被打包成块,最终进入下游企业进行循环利用,使这些可回收物“变废为宝”。
分拣中心负责人说到:“为提高经济效益,分拣中心进行了数智化改造,作为国内首个数字技术与智能设备深度融合并在行业应用的再生资源数智分拣中心,我们通过AI图片高速识别技术、光学分选机、智能机械手臂和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识别可回收物并高速分拣,准确率高达98%,效率提升200%,回收率、分拣精准率、资源化率都大大增加。
“近些年,分拣中心在积极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陆续上线再生资源分拣数字化大脑、称重数据流系统等多个信息化系统,通过再生资源监管平台,可将各类可回收物的如回收时间、重量、去向等数据进行精准采集。”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分拣中心服务覆盖全区110万人,实现年垃圾减量5万吨,并实现了可回收物从收到运,再到分拣中心处理过程的全数字化覆盖、全过程监控,以及各类再生资源的回收量统计,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无废诚实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