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至今的手工技艺
京西门头沟永定河畔有一个依山傍水、风景宜人的村庄——琉璃渠。村子不大,只有360余户、1000余人。但就是这1000多人的小村庄从元代起就是官方琉璃烧造的所在地。时至今日,原来的明清皇宫御窑厂还在,只是更名为北京市琉璃制品厂,至今仍在生产,老窑火750年不熄,依然为天安门、故宫、颐和园等文物古迹提供建筑琉璃构件。
与其他三派琉璃相区别,官派琉璃的首要特点是其主要原料——坩子土,又称“页岩”。开矿后,要经“三冬四夏”的日晒雨淋才能使用。选好的坩子土经过碾成粉状、净水浸泡后用模具制成筒瓦和板瓦。
我国古代琉璃釉色丰富绚丽,主要得益于琉璃瓦的配釉方式,其主要配方是氧化铅和石英。釉料的比例不同,烧制出的釉色也不同。将釉料用水调至糊状,再将它均匀地涂抹在琉璃瓦坯胎的表面,就可以入窑烧制了。
成品琉璃瓦要经过两次烧制。第一次是烧制坯胎,温度需达到900~1100摄氏度;在上釉之后还需入窑烧出成品,烧制釉色的关键是火候的掌握,稍不留神则前功尽弃。
肖永旺说,按照官派琉璃的标准,“串釉”(指相邻不同釉色之间互相融合)超过1厘米即为废品,其制作工艺要求之高可见一斑。
在经过制胎、配釉、烧成这三道基本工序之后,一件琉璃建筑配件便展示在世人面前。对于高达几米的吻兽等配件,制作工艺还要更加复杂,对技艺的要求也更高。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长江以北还在原产地、以原材料、原式样、纯手工制作的手工艺品只有古建琉璃了。”肖永旺感叹道,“进入琉璃渠的琉璃生产厂房,犹如时光倒流,这里的琉璃生产还遵循着机器时代以前的制作方法。”
也许正是这样,琉璃传承的才不仅仅是建筑形制上的一种表现方式,更是中国民族文化内涵的一部分。
山东济南仿古瓦价格的影响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