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粮不稳,民无粮不安。作为粮食产业大省,山东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挥发了“齐鲁粮仓”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更好发挥山东省粮食主产区的作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升。
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
贯彻落实藏粮于地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评价激励体系,探索高标准农田的“建管护”新模式;以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依托,增强其用地监管和价格引导功能;运用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耕地种粮情况的全天候动态监测,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监管网络。
深入开展种业振兴行动。推进本省粮食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和精准鉴定工作,完善本省粮食种质资源库圃建设,保护优秀本地资源;培育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发挥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研发力量,完善现代种业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推进种业企业、农业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完善粮食作物种子质量监督和溯源调查机制,建立完备的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库,建立知识产权侵权主体“黑名单”制度。
推进高质高效粮食生产模式
充分发挥各类新型粮食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建设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开展良种育繁推、示范种植、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大田托管、清理干燥等社会化服务。
提高深耕深松、宽幅精播、测土配方、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等高质高效种植技术的普及率,探索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田间管理新模式,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
支持本省粮油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聚焦基础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加强耕地整地、精量播种、精准施药、秸秆处理、低损收获等大型机械装备的自主研发,应用推广配套农艺技术,实施全链生产装备的标准化应用和技改升级。
坚持绿色粮食生产理念,通过项目示范带动,集成绿色粮食生产技术,引导农民转变常规种植方式,推进粮食标准化种植,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田生态涵养。(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